English

分形艺术出版新书科学人文另有天地

1998-07-08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恩格斯在《自然辩证法》一书中对于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创造大师们充满了敬意,认为它“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、进步的变革,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——在思维能力、热情和性格方面,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。”而当谈到这些人物的成功经验时,恩格斯指出:“那时的英雄们还没有成为分工的奴隶,分工的限制人、使人片面化的影响,在他们的后继者那里我们是常常看到的。”

科学发展到今天,与恩格斯的时代相比可以说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但是,如果你仔细地品味一下恩格斯的论述,你就发现:分工限制科学发展的情况不仅没有彻底改变,而且甚至更为严重了!而一个从事科学工作的人,能不能克服科学领域的分工所造成的局限,往往成为他能不能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。谓予不信,请看近年来出现的那些影响深远的科学突破,有几项不是在交叉学科取得的?无论是由系统论、控制论、信息论构成的“老三论”学科群,还是那些新兴的学科,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跨越传统学科的分工局限而建立的。作为孕育于非线性科学的“分形”概念就是交叉学科的典型产物,因为非线性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交叉学科。然而,偏偏有人还嫌“交叉”得不够,又大胆地将分形的概念与艺术科学交叉起来,由此发现了别有新意的新天地。刘华杰新著《分形艺术》从对分形本身的探讨和分析入手,发现了它在艺术上的新价值,在探索科学与艺术的交叉、融合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,面对这种可贵的探索成果,我不由得想起了美国宇航员施特朗在登月后所说的一名话:“对我只是一小步,但对人类来讲却是一大步”。的确,对于作者自己来讲,这可能只是他不断探索过程中的一步,但就他所开拓的新视野对科学研究的影响来讲,可能确实是一大步。

其实,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,世界上本不该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分,也不该有自然科学内部各学科之分,因为就整个人类来讲,他所面对的认识对象是统一的客体世界。将统一的客体划分为不同的方面,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,只能理解为在认识能力有限条件下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。当然,笔者无意贬低这种分析的方法对于提高人类认识能力、促进科学发展所发挥的作用,但是,笔者同样要强调的是,如果说既有的分析的认识成果为人类提供的是“深刻的片面”,那么,今天我们就要呼唤“综合的全面”。

闪电、冲积扇、泥裂、冻豆腐、水系、晶族、蜂窝石、小麦须根系、树冠、支气管、星系、材料断口、小肠绒毛、大脑皮层……,每样东西都挨不上,但它们都是分形,都可以统一用分形理论描述。而且,如果认真追索一下,分形艺术在东方人的思维中可谓是“古以有之”,这既不是妄自尊大,也不是牵强附会,中国套箱、俄罗斯娃娃套远近闻名,佛教中的无穷嵌套思想更是随处可见,刘华杰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,从东方文化中为分形找到了丰富的实例。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,我对此书的出版感到非常兴奋,因为它在很多方面给我们以丰富的知识和启迪。

首先,不论一个概念在科学界多么普通,但现代科学的一个特点就是“它的内容不易被普通大众所了解”。这本书使“分形”的概念和分形理论走出了科学界,走向了社会,走向了大众,作者在此书中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分形理论的发展、分形理论的内涵以及分形的神奇世界。

其次,作者在交叉学科的探索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。尽管“交叉学科”不是新概念,并且召开过多次讨论会,但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才是一种理论被人接受的表现,尽管刘华杰的成果可能是初步的,但却是标志性的。

第三,作为青年理论工作者,作者不仅在本书中以优美的笔调介绍了分形概念,从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角度尝试分析了分形图形艺术的意义、前景,而且详细讲述了制作精美分形图的技巧,并给出了大量源程序。这不仅表明了作者深厚的理论修养和丰富的知识面,而且作者坦言,写作此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广泛普及分形艺术,为其产业化造点声势。这种责任感,当是现代学者应该具备的,有这种热心人,分形幸甚,艺术幸甚。

掩卷之余,不由得想到:目前电脑已经开始普及,但是不幸的是,家庭中的很多电脑变成了游戏机,于是有人戏言:电脑走进千家万户,举国上下一起挖雷。这该是多么无奈的调侃,多么“黑色”的幽默!如果本书能给电脑发烧友以启发,除了挖雷,再玩点更深入的,指不定能玩出一个电脑应用的新天地。但愿这不是我的一厢情愿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